周聪:一份合格的申报书是基金获批的前提

  发布时间:2022-11-28   动态浏览次数:122

国家自然科学基金(以下简称国基)申报是每年学校科研方面的重点工作,从学校层面看,获批基金项目数代表了一所高校的科研能力,关乎学校的排名、影响力;从学院层面看,基金数量是每个学院的一项考核关键指标,关系下一年度学校给学院的资源分配;从个人层面看,基金关乎每个老师的切身利益,无论是开展科研工作的资金,还是职称评审、绩效考核等方面都有着重要作用。当然,有效的科研成果归根到底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。

我于2020年获批国基青年项目;在学院担任了两年科研秘书,负责全院基金申报的服务工作。这样的工作经历、申报国基的历程,让我自己有一些体会,系统整理了一下,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帮助。

一、合格的申报书是前提

近两年,国基申报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重大变化。在申报的时候,要认真研读上级文件和通知,格外关注变化。例如,现在国基需要选择并填写四类科学问题属性(“鼓励探索、突出原创”“聚焦前沿、独辟蹊径”“需求牵引、突破瓶颈”“共性导向、交叉融通”),这些看似简单,实则很难。有时候,我们会觉得自己的课题似乎和每个都沾边。因此,如何选择就显得很重要,否则评审人会认为你对自己的课题认识不清。又例如,从去年开始采取包干制,那么对经费的分配使用就更为灵活。再比如,申报书的模板每年都会有细微的变化,有的老师为了省事套用往年的模板,最后提交的时候忘记替换,导致形式审查没有通过,就会非常可惜。除此之外,国基申报书中每个章节的文字数目、参考文献的新颖性、全文逻辑顺序以及代表作的选择,乃至通讯作者的标注,都非常重要,需要老师们认真考量。

二、多听多看多学多问是关键

从去年起,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相关工作来提高国基申报质量,比如“三三三”方案,举办多场国基辅导报告等,最终取得了良好的成效。我们应该抓住这些机会,去多听听别人的成功经验,尤其是一些大专家、学者的辅导报告。由于我们眼界和见识有限,看不出来自己写的申报书到底是好是坏,而他们有着丰富的申报经验和评审经验,他们的一句话往往会起到“拨开云雾见天日”的效果,使人茅塞顿开。辅导不是手把手的教你申报书怎么写,而是帮你梳理逻辑、转换思路,更好地完善自己的申报书。

三、不要过于追求“新”与“热”

要有创新但别太新,要抓热点但别太热。基金申报书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就是创新点的凝练。这需要对自己的研究方向以及最新研究进展有着较好地了解,同时适度结合近期的研究热点,增加一些亮点,毕竟创新是科研工作的重点。别人都在研究新东西了,如果还抱着老掉牙的东西慢慢挖掘自然是不合适的,并不是说这没有研究价值,而是在当前的条件下很难出现成效。但是,也别太新。句句都是全新的概念、突破性的发现,段段不离“卡脖子”也是不合适的,虽然科学突破需要突发奇想和发散思维,但也不是空中楼阁,过于标新立异可能会让评审专家认为申报人不够踏实,项目可能无法实现。

四、要有稳定的节奏

既要跟随学校的步调,也要有自己的节奏。为了推进国基申报,学校安排了各个时间节点,有的老师教学工作繁忙没时间写,有的老师近些年科研成果不多觉得希望不大不想写。这些困难我之前也或多或少地遇到过,也觉得不想写了。正如俗话所说,万事开头难。当申报书的初稿写出来之后,后面的修改、完善、提高都是自然而然的事。有时候,写申报书也确实需要灵感,但是灵感不是每时每刻都有的,如果实在不能按时完成,也可以向领导说明理由,或者先提交一个初稿,不必过于为难。国基申报书的撰写,是一个比较痛苦的过程,但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过程。第一次没中也没关系,只要坚持下去,不断完善,相信会拿到国基的!

——该文是周聪老师在betway必威教职工大会上分享的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心得。

(文字:周聪;审核:郭广春)